前 言: 艺术对生命的召唤(代前言) 梁洁华博士是香港著名慈善爱国人士,同时又是一位知名的画家。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她陆续师事鲍少游、赵少昂、李研山、徐东白、伍步云、高见龙等名家耆宿攻习绘画。在转益多师的学艺生涯中,她将中国画中那种鲜明细腻的线条、含蓄独到的韵致,与西洋画那种奔放、实感的风格揉为一体,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绘画面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经历了挚爱亲人陆续辞世的巨大心灵伤痛之后,艺术,给了她重新振作的力量。从此,她将描绘的焦点从山水花鸟、草木鱼虫之类的传统题材,转向了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女性人物,从而开启了她人生艺术之旅中的新探索和新追求。她通过自己笔下的“大观园、“女儿国”,从人性的角度来还原和再现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妇女的各种风采,并以此寄托自己对人类的悲悯与关爱。在丹青世界里探索,以及对艺术彼岸的追求,正是艺术对生命的召唤,才使她最终找到了充满生命力的自我。 基于“诗意地栖居”或“艺术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理想的认识,梁洁华博士不独坚持以超人的精力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更将极大的热情和财力,投入到与文化艺术有关的赞助事业。她通过自己创办的画廊和艺术基金会,大力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而且,举凡国内艺术人才的资助培养,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乃至中国艺术史研究等方方面面,无不倾注了她的一份心力。此次于我院美术馆及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的梁洁华博士的人物画作与艺术活动文献充分显示,梁洁华博士对艺术事业的支持,是多方位的、有系统的,并且是具有深刻的文化远见的,体现了一种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怀。 可以说,十多年来,梁洁华博士一直坚持不懈地将自己生命中的光与热发散到她所深深热爱着的祖国艺术事业。在艺术这座精神家园里,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应了艺术对生命的召唤。 李清泉 2009年7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