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岭南画派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学术思想在近现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而作为其中杰出代表的黎雄才先生,以深厚的笔墨功夫,融通古今,汇贯中西,成功地实现以中国山水画技法表现社会现实、自然风貌而超越前人,以崭新的个人风格面目展现于人前。他倡导“只有走新国画的道路才是最佳选择”,并一直沿着这条漫长曲折的艺术之路不断进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为后人树立起不朽的艺术丰碑。
在黎雄才先生走过的数十载光辉的艺术道途中,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杰作,积淀了许许多多发人深思的艺术感悟和思想,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当今岭南画坛引人瞩目的艺术名家。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零一周年。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举办题为“百年雄才”的系列纪念活动,是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岭南画派大师,纪念这位广东美术界曾经的师长,表达对这位在中国画坛有着深刻而广泛影响的艺术大家的崇敬之情,也是呈献给文化艺术界的一份研究成果。
纵观黎雄才先生艺术人生,他的“黎家山水”以气势宏大,用笔逸雅,意趣盎然,而独树一帜,饮誉海内外。但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以“振兴民族文化的远大抱负和‘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画学主张”为依归的艺术思想,对后学晚辈循循善导、“道之以德”,以及“艺术为社会,艺术为人民”的高风亮节。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如此珍贵,而对他的艺术思想、艺术成就乃至他的内在人格发掘的研究,将具有深层次的学术价值。所以,通过系统研究他的画品、人品以及师品等,也将有助于在新时期岭南中国画坛的“多元时代”进一步探询艺术生命的本源,俯问当代艺术的来路,重新思考前路的方向。
诚然,作为岭南的画人艺者,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将凝结着黎雄才先生这些岭南画派大家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所以,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展览和研讨活动,以研究艺术个案的形式,纪念这位岭南画派杰出人物;以梳理的方式从理论总结,艺术实践以及舆论宣传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弘扬他的艺术与学术思想,将能带动社会各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岭南画派、广东画坛的前辈大家而形成的学术氛围,这对于推动岭南画坛乃至岭南文化的学术发展、重铸其影响力等将产生巨大的文化推动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10年,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黎雄才先生1910年生于广东省肇庆市,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曾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副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12月19日在广州去世,终年92岁。黎雄才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的重要画家之一,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擅长巨幅山水,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誉为“黎家山水”。又精于花鸟、草虫,早年人物写生更不乏意趣神妙之佳作,各门类写生画稿多不胜数,是一位具有全面素养的杰出画家。黎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作品《潇湘夜雨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创作于1956年的作品《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界誉为“抗洪史诗”。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画册十余种。2001年6月,黎先生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在美术界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大奖——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
黎雄才先生是继高剑父先生之后,岭南画派的又一位巨匠;其一生创作之丰,海内一人。先生教学成果、写生手稿、创作出版,林林总总,蔚为大观。黎雄才画学的形成与新中国的美术史、美术教育史、山水画史的发展大体同步,可以作为近现代山水画发展史承古启今的一个重要坐标。然而,黎雄才先生生性旷达坦荡,淡泊名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就无偿为政府机构、人民大会堂等公共场所作寻丈巨制数十幅,耄耋之年更陆陆续续将自己一生重要的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艺术馆。先生的作品,为我院的教学提供最好的教材,同时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丰富的文献资料,他的义举为我们树立一个大师楷模。2008年,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展了《百年雄才1910-2010》专项研究项目。在深入挖掘社会各界有关黎先生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搜集、作品拍摄、整理研究,力求使黎先生的艺术面貌更完整地呈现于学界,为后人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作良好铺垫,进而在理论层面上推动岭南画派在新时期的发展并扩大其影响力。
此次系列展览分为三部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黎雄才绘画展”;岭南画派纪念馆的“黎雄才文献展”;高要市黎雄才艺术馆的“黎雄才书法展”。由于条件限制,此次能够展示出来的只是黎雄才先生浩瀚作品中之一粟,但已包括黎雄才先生各个时期的写生、创作和教学课稿,涉及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书法等科目,而文献展则以大量的史料勾画黎雄才先生的人生轨迹和艺术历程,探讨其与现代中国画发展史的联系。回眸百年,黎雄才先生与关山月先生、杨之光等老一辈的艺术家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在全国艺术院校格局中的地位。我们隆重举办这次学术展览,除了向黎雄才先生对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外,更希望通过回顾这位画坛巨匠的艺术道路,充分展现他的人格魅力与画学风范,激励我们今后的教学,激励后学,激励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黎明
前 言
(陈永锵馆长)
纵观近现代中国绘画史,在“西学东渐”历史背景下,始创于20世纪初期的岭南画派(折衷派)以其“革命之精神,包容之思想”独树一帜,并在其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倡导的“新国画”运动的不断实践中,薪火相传,发展成为“海上画派”之后,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众所周知,黎雄才作为高剑父弟子,终其一生实践着乃师 “新国画”的创作主张,在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上取得骄人成就,为岭南中国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最具标本意义的重要画家之一。
与高剑父一样,黎雄才也是受居派绘画启蒙,并由于天赋异禀得到高师青睐,收为门徒,从此走上探索实践“现代国画”的漫漫之路。1932年,黎雄才又接受师傅资助,留学日本,吸取日本画及西洋绘画的精髓。可以说,高剑父把革新中国画的毕生追求完全寄托于爱徒黎雄才身上。然而,由于二人性格差异,黎雄才对政治表现出的淡然处之与其师截然不同,这一点,从他留日选择接受充满温馨宁静的自然主义气息的“朦胧体”的影响就可见一斑。而“黎家山水”的逐步形成,也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差不多整个40年代在川蜀、西北的旅行写生生活,大自然不可替代的“范本”价值,从一个更为“真实”,也更强有力的角度、层次,检验并冲击黎雄才固有的“笔墨”观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表现程式,由此,引起了黎雄才加强个性的自觉。直至“新国画”运动的经典之作——《武汉防汛图卷》(1956年)这幅记录军民协力抵抗百年不遇长江洪涝的诗史长卷的出现,黎雄才结合写实手法的“新国画”绘画风格趋于成熟。而20世纪50至70年代的“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绘画,是中国20世纪后半期最为重要的美术现象之一,许多在20世纪美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国画家如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钱松岩、石鲁等,都曾经从这里获得灵感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绘画风格。黎雄才也无意外地受到了这股红色艺术风潮的影响,然而,在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黎雄才依然故我地实践着自己一以贯之的山水画理想,坚持“以自然为师”,并最终在“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这些原本应该和现实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绘画题材上,奇迹般地丰盈和完善了自己的“黎家山水”,成为新中国最为重要山水画家之一,同时极大推动了岭南中国画的革新与进步。
为向公众全面呈现黎雄才艺术人生及南方中国画发展历程,本展览将以黎雄才一生经历及艺术创作轨迹为轴线,以尽可能详尽的史实材料、作品,实录其各个时期的艺术交流、创作经历。岭南画派纪念馆将以黎雄才先生这一研究案例为起点,逐步开展对我省重要的艺术家的研究,进一步弘扬岭南文化的精神。
先生一生手不停挥,煌煌巨制数以百计;教书育人,芬芳桃李开遍天下。成就之高,海内一人。值此黎雄才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的领导下,岭南画派纪念馆全体同仁怀着对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在黎雄才先生的夫人,谭明礼女士及家属的无私支持帮助下,促成了此次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先贤之余,更期照亮后人不断革新中国绘画艺术的探索之路。
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展”开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高要市委市政府、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画院、黎雄才艺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院协办,岭南画派纪念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承办的“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展”开幕式于4月20日上午在广州美术学院隆重开幕。
黎雄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重要代表。1910年生于广东省肇庆市,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擅长巨幅山水,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誉为“黎家山水”;又精于花鸟、草虫,早年人物写生更不乏意趣神妙之佳作,是一位具有全面素养的杰出画家。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并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画册十余种。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界誉为“抗洪史诗”。2001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学术大奖——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2001年12月19日在广州去世,终年92岁。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岭南画派纪念馆首任馆长。
2010年是黎雄才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为表达对黎雄才先生的敬意与怀念,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的领导下,岭南画派纪念馆从2008年开始着手《百年雄才1910-2010》专项研究项目。三年来,已搜集到四千多件黎雄才先生的作品与文献资料,并由国内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文章一批。经过专家组遴选甄别及策展方归纳整理,现以系列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全面呈现黎雄才艺术人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岭南中国画发展的历程。
此次展览包括三部分:“黎雄才绘画展”:2011年4月20日——5月20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黎雄才文献展”:2011年4月20日——5月20日,岭南画派纪念馆;“黎雄才书法展”:2011年4月22日——5月20日,高要市黎雄才艺术馆。其中,“黎雄才绘画展”展出黎雄才先生各个时期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绘画创作三百多件;“黎雄才文献展”展出的内容则以手稿、生活照、写生稿等文献资料为主,试图以大量的史料勾画黎雄才先生的人生轨迹和艺术历程,探讨其与现代中国画发展史的联系;而“黎雄才书法展”展出的60幅左右的黎雄才书法作品,则让人们在品味“黎家山水”豪迈气概的同时,领略“黎家书法”的独特魅力。
黎雄才先生一生创作近万幅,此次展览能够展示出来的只是其浩瀚作品中之一粟。希望通过回顾这位画坛巨匠的艺术人生,充分展现他的人格魅力与画学风范,激励后学,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广州美术学院
2011年4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