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传承与展望——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写生教学精品课程展(2011-8-30)

2011-08-30 00:00:00

详细信息……

展览名称:

传承与展望——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写生教学精品课程展

开幕时间:

2011年8月30日

展览时间:

2011年8月30日 至 2011年9月13日

展览地点: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1-3号厅、2A厅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承办协办: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

前 言:

前言一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是中国南方国画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岭南画学精神的继承者和拓展者。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艺术家留下了非常丰厚的艺术遗产,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在他们成功经验的激励下,中国画学院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断地将老一辈所倡导的以传统笔墨抒写强烈的时代精神与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传统推向前进。更重要的是,自1950年成立山水画工作室以来,山水画教学一直坚持不懈地完善以写生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积极开拓写生资源,带领学生面对山水,直接用毛笔对景写生,感悟自然,感悟传统山水画技法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以岭南绘画为传统,以坚持写生为特色的广州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

正如古人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是“得心源”之前提,而写生正是“师造化”不可缺少的过程。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历代山水画家们无不想遍游名山,总想“望秋云”、“临春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并“咸纪心目”,然后“迁想妙得”“得心源”。这个传统,在广州美术学院山水画工作室继承得非常好,六十年的教学过程,证明了“写生”在山水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现自然的能力,掌握以笔墨表现自然形态的技法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训练方式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中国画学院所举办的山水画写生精品课程展览,既是我校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学科在写生教学上的探索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首次较大规模的展示,具有双重的意义。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据此,学院各教学单位可以对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队伍的组建等等,进行全面的思考、检查和评估,对课程进行不断地优化,探索和提升;同时,也为我校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希望这次展览,为山水写生课程迎来更大的优化与提升。也期待更多类似的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推出,将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推上新的台阶,探索出更多可持续性的、具有广州美术学院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吴卫光(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艺术家介绍:

前言二

在中国画学院的教学体系中,写生课作为连接临摹课、创作课之间的必要环节,实现由生活上升到艺术的有效途径一直受到重视。山水画写生评为学校的精品课程,缘自于它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自课程设置以来,经过前辈艺术家和中青年教师的不断实践,该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形成了颇具特点的教学观念、规范和方法。教师们的不少来自于写生素材的优秀作品曾影响了众多的后学,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山水画写生教学也面临新的课题。

山水画写生教学秉承中国画的审美观念,深入大自然感受物象变化之道,探求画理画法之规律,验证古法,融变众法。以发自心源,传递时代气息;缘物寄情,笔参造化为宗旨。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范,注重直观教学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强调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转换;把握规范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结合对画史、画论、经典画作的解读,通过面授、示范、讲评、讨论互动,力求在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氛围中,实现文化与传承,历史与当代、地域与风尚、规范与个性,多角度、多侧面的碰撞。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为写生课教师,除了传授写生知识技能之外,还承担着诸多责任,要面临和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山水画工作室的老师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发扬了艰苦朴素的良好教风。

此次展览汇集了历任教师的山水画写生作品;同时展出了近年部分学生的优秀写生作业,目的是通过展示和研讨活动,对中国画学院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做一次阶段性的回顾和展望。

王大鹏(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作品欣赏:(点击进入展品页面)

展览周边:

上一条:“开放的学院意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展 (2011-9-15) 下一条:2011阿里郎在广州——韩国艺术家李宝石邀请展(2011-7-8)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