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言一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是中国南方国画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岭南画学精神的继承者和拓展者。关山月、黎雄才等老一辈艺术家留下了非常丰厚的艺术遗产,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在他们成功经验的激励下,中国画学院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断地将老一辈所倡导的以传统笔墨抒写强烈的时代精神与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传统推向前进。更重要的是,自1950年成立山水画工作室以来,山水画教学一直坚持不懈地完善以写生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积极开拓写生资源,带领学生面对山水,直接用毛笔对景写生,感悟自然,感悟传统山水画技法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了以岭南绘画为传统,以坚持写生为特色的广州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学体系。 正如古人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是“得心源”之前提,而写生正是“师造化”不可缺少的过程。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历代山水画家们无不想遍游名山,总想“望秋云”、“临春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并“咸纪心目”,然后“迁想妙得”“得心源”。这个传统,在广州美术学院山水画工作室继承得非常好,六十年的教学过程,证明了“写生”在山水画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和表现自然的能力,掌握以笔墨表现自然形态的技法等方面,有着其他任何训练方式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中国画学院所举办的山水画写生精品课程展览,既是我校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学科在写生教学上的探索历程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校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首次较大规模的展示,具有双重的意义。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据此,学院各教学单位可以对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队伍的组建等等,进行全面的思考、检查和评估,对课程进行不断地优化,探索和提升;同时,也为我校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希望这次展览,为山水写生课程迎来更大的优化与提升。也期待更多类似的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推出,将我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推上新的台阶,探索出更多可持续性的、具有广州美术学院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吴卫光(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