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展览名称:
| 漆彩追梦——杨向东漆画展
| 开幕时间:
| 2017年01月06日上午10:00
| 展览时间:
| 2017年01月06日 至 01月15日
| 展览地点:
| 1号厅
| 主办单位:
|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 承办协办:
| 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离退办、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研究室、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
|
| |
| |
| 前 言:
漆画是漆艺与绘画相结合的产物,用漆彩绘成的画就是漆画。它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创造,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髹漆工艺及技法,结合现代材料、现代工艺及现代艺术的一种新兴画种。它既是一种民族艺术,又是一种当代艺术。
漆画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中国漆艺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漆画成为独立的画种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新中国经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漆画不断发展壮大,漆画展览逐步增多,漆画的特异性及艺术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社会需求逐渐增大,作品也不断博得收藏家们的青睐。
作漆画是一门“苦差使”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难的精神。其一,用天然大漆作画先要过不怕“被漆咬”这一关(即漆过敏,当然阳江漆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使得很多学漆画的人“望漆而退”。其二,漆画的工效慢、干燥慢、工艺繁杂、费时费工,没有足够的耐心是搞不过漆画的,漆画不能“即席挥毫”,更不能“立竿见影”。漆画绘制过程除具备一般绘画的构图、构思、造型、色彩、形式、风格等美学共性外,其漆工艺的复杂性、入漆颜料及粘合材料的多样性、形式风格的兼容性,漆艺技法的丰富性,内蕴深厚的半透明性等等都使漆画的优势独树一帜。因此这也使漆画的时效周期比其它画种来得慢。作漆画有时往往“十分耕耘才一分收获”。绘制一幅漆画少的花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急功近利是搞不好漆画的。但我也热爱它,就像老鼠爱大米,在苦中作乐,不断探索漆画的真谛。
杨向东教授是广东地区最早从事漆画艺术的作者之一。早在七十年代,他是蔡克振老师的首届漆画专业学生之一。毕业后,留校广州美术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勤勤恳恳三十年。这是我们印象中的杨老师。
杨老师对漆画艺术的追求,是在工作之余坚持漆画创作,从不放下画笔。2003年开始,重新回到专业教师队伍,认真从事漆画专业教学。2006年评上副教授,教导更多的学生学习漆画,为广东漆画事业的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大有大器晚成的气象。
在漆画语言的探索中,杨老师在勤字上下功夫,在绘制鹦鹉的作品《亲密无间》上,用大面积的贝壳镶嵌细致地表现羽毛结构,并以独特的刻压方式突显鹦鹉的纯洁,淡色染罩明暗,显出立体生动的效果。
在2013年创作的《华灯初放莫斯科》,更能灵活运用漆的质材美。黑色的教堂建筑撒上蓝、绿色的闪粉,让黑色的夜幕透出闪闪的灯光。天空以银箔、银色的闪亮衬托出大教堂的外廓,较好地表现了特定的环境与时空,将漆的材料美与透明特色和夜空充分表现出来。体现出杨老师的造型功底的深厚功夫。
杨老师在技法的探索中越来越成熟,作品在不同的技法中不断地变化,正慢慢的形成自我的特色,或者不久,我们将看到大器晚成的杨向东老师。
|
| |
| 艺术家介绍:
杨向东
1949年出生于广东郁南。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老艺术家研究室研究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97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磨漆画专业并留校工作及任教。作品入选广州市、广东省及全国画展并曾分别获银、铜、优秀等奖项。作品在香港、美国、德国等地展出曾被有关公司及海内外藏家收藏、漆画《亲密无间》被广州美院美术馆收藏。2013、2014、2017年在广州举办漆画个展。出版有《杨向东漆画作品选》、《杨向东漆画集》等画集。
|
| |
| 作品欣赏:(点击进入展品页面)
|
|
|
| 展览周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