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展览名称:
| 椽笔刀耕——罗映球版画艺术纪程
| 开幕时间:
| 2017年03月31日下午14:30
| 展览时间:
| 2017年03月31日 至 04月15日
| 展览地点:
| 1号厅、2号厅、3号厅
| 主办单位:
|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
| 承办协办:
|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肇庆学院美术馆
|
|
| |
| |
| 前 言:
罗映球(1914-2006)先生是广东土生土长的版画家。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受到粤东版画家罗清桢影响而开始版画创作,直到去世。在长达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基本未离开过其故乡广东兴宁,始终未放下过他心爱的刀版,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版画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为丰富的版画家之一。
作为一个跨越了多个历史时代的艺术家,罗映球先生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比如,艺术本体的价值、艺术史学的价值、精神的价值,等等。
从艺术本身来看,罗映球先生的版画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把生活作为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作题材,大多与粤东农村的人、事、景密切相关,粤东地区的自然山川和风土人情尽收眼底。在艺术语言上,他根据不同表现题材,进行多方位的技法尝试,在构图、刀法、印刷、意境营造等领域持续探索并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个人特色。他始终坚持用“地方语言”讲述“地方故事”。这种务实求新的探索,这种对地方文化的自信,既是岭南文化的因子,也是新时期广东文化发展所要坚持的精神。
从艺术史学的角度来看,罗映球先生早期与版画家罗清桢以及其他版画先驱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他长期身处粤东,但他的版画活动和作品始终保持与全国现代版画运动或隐或现的联系。而其本身的创作,从1936年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的处女作《失业者》开始,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骨肉流离道路中》、全面抗战争时期的《到前线去》,再到建国初年的《把青春献给农庄》、文革期间的《多姿多彩客家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百牛图》,最后到新世纪的《嘉应风光》,他用刻刀镌刻下时代的印迹,是他“艺术当随时代”思想的见证。这些作品所代表的各个阶段,恰好呼应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诸多重要节点,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美术提供了很好的个案和切入点。
此外,罗映球先生是真正将艺术作为自己生命追求的艺术家,他一生从事基层教育和艺术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坚守在自己钟爱的艺术园地里。这一点,与我们的学院精神,与我们的学院追求是一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罗映球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值得我们师生学习的地方。
(黎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
|
| |
| 艺术家介绍: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版画创作(1936年—1949年)
罗映球抗战时期的版画创作有着鲜明的抗战木刻“为武器,为工具”“文化刀笔”的性格特点。在题材内容方面以抗战生活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一方面表现被压迫人民的困苦生活,以此来唤醒民族麻木的意识,一方面通过刻画现实的斗争生活,以此来鼓舞民众的斗志,表现人们的抗争。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版画创作(1950年—1965年)
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中国文艺界的新变,正值盛年的罗映球也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充沛的精力和满怀的社会主义建设激情给了罗映球高涨的创作热情,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年至1966年十几年间,罗映球就创作了木版画作品不下三四百件。建国后国家政府对美术创作的支持和活跃的中外美术交流环境在鼓励了创作之余,也丰富了罗映球的艺术活动,1949年起,罗映球开始陆续创作木刻中外革命伟人像,并出版画集,他的作品入选国内外各种展览,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文革”十年无疑是中国文艺界的冬天,罗映球也被迫中断了热爱的版画创作,仅在批斗和劳动之余从事一点民间艺术创作,然而当早发的雏叶刚刚透露了一点早春的气息,罗映球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木刻刀,1970年至1976年,他屡有作品产生,并入编画集和参加展览。
四、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的版画创作(1977年—2006年)
1979年以后,虽已届退休之年,但罗映球却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版画创作的高峰期,退休的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更多的艺术以及与艺术相关的社会活动,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以此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此时的罗映球虽身处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的复杂文化环境中,但他始终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于1979年多次到四望嶂矿区体验生活、写生画画,创作出《煤山》《大道朝阳》等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版画作品。1982年,虽已年届古稀,但罗映球还是坚持骑自行车往返180公里到霍山,徒步登上1000多米的铁山嶂进行写生。他参加广东省组织的创作组赴省内各地采风,深入生活,进行版画创作⋯⋯这大量的写生经历使罗映球改革开放后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各界对罗映球这位世纪老人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获得了众多殊荣,其新作不断问世,各类展览活动频繁,关于他的回顾性展览和研讨也走向深入。2006年,93岁的罗映球在兴宁逝世。
|
| |
| 作品欣赏:(点击进入展品页面)
|
|
|
| 展览周边:
|
| |